
徒步作為眾多戶外活動中的一種,因其低門檻,低風險的特性越來越深受人們的喜愛。我們常說,用心走過的路,風光自不凡。我們經??梢钥吹胶芏嗳讼嗉s走在路上,甚至很多公司都會定期組織這樣的活動來提高員工的身體素質。蘇州有著很多非常漂亮值得我們去走的線路,那么今天我們要穿越的就是光福的小七尖,相信很多人對這條線路都不陌生,但是走過的人應該不是很多,那么今天就跟著我們行知體驗教育一起來欣賞這一路上的美景吧。
光福小七尖線路總長約為20公里,總用時大概在6-7小時左右,整條線路為一個環線。我們將會從美麗的香雪海景區出發,途徑香雪?!就綇R——鄧蔚山——玄墓山——圣恩禪寺——米堆山——坎上村——西灣村——長山——礦洞——潭山——石嶁庵——潭東村——蘇職大——太湖療養院——西績山——銅井山。最后回到香雪海景區。線路途徑的點還是比較多的,我們會走過幽靜的鄉間小路,穿過茂密的樹林,翻越高高的山頭,穿過悵悵的礦洞,漫步太湖藍步道。一路上我們會欣賞到很多美麗的風光,和美麗的大自然來一次零距離的接觸。
上午八點,我們在香雪海大門口集合,簡單的熱身過后我們背上行囊,開始一天的征程。很多小伙伴都知道,香雪海是賞梅的好去處。作為中國四大賞梅勝地的香雪海,每到梅花開放的季節,真的是美的有點不像話,,漫山遍野,五顏六色的梅花真的是美不勝收,讓人流連忘返。不僅如此,香雪海和乾隆皇帝還有一段不解之緣,乾隆六次南巡,每次必到香雪海賞梅,也正是因為如此,香雪海因康熙三十五年江蘇巡撫宋犖賞梅后題“香雪?!比昼澯谘卤趶拇讼阊┖C麚P海內外。
司徒寺和香雪海一路之隔。相傳為東漢大司徒鄧禹歸隱處,廟里有四株古柏,樹齡近二千年,四棵古柏樹組合在一起,宛如一幅天然的古柏圖。當年乾隆看后給四棵古柏樹分別命名為:清、 奇、古、怪。
經司徒寺走進村莊,再上第一尖鄧尉山,相傳東漢太尉鄧禹隱居于此,故名。這里群峰連綿,重山疊翠,是斜向太湖伸出的一個半島,山前山后,遍植梅樹,開花時節,繁花似雪,暗香浮動, 微風吹過,香飄數里之外。我們一路伴著楊梅上山,林密且荊棘遍布,難度還是比較的大的,經過大約二十分鐘的爬升,我們來到鄧尉山的山巔。在這里我們可以俯瞰連綿群山。
稍事休息,我們準備沖擊第二尖,玄墓山,玄墓山位于鄧尉山南1.2公里。為鄧尉山南峰,南北走向,長2公里余,由石英砂巖構成,海拔231米。玄墓山北0.3公里為亭子山,海拔205.2米;東南0.5公里是座身山,海拔150.5米。玄墓山西南有八德泉,水如沸珠,又名沸珠泉,山前為錢家磡,今稱坎上,東南逾柴莊嶺為米堆山,明天順年間,玄墓山東南麓(寺后)有石灰巖出露,扣之錚錚,后漸湮沒,清康熙間,因積雨,山泉沖激,再次被寺僧發現?,F保存完好的真假山有兩處,均在圣恩寺后山腰。
沿著玄墓山曲折的山路一路向上,遠遠的我們就可以看見一座氣派的寺廟靜靜的屹立在此,走近了才能看清這座寺廟的名字,圣恩禪寺,圣恩禪寺始建于明朝正統三年,至今約600年的滄桑歲月中,寺院幾經興廢。如今崔村香堂七、八十歲的老人都見過的“圣恩禪寺”,即是清朝時重新恢復的,可惜它被一把大火毀棄。讓現在的人無法再感受晨鐘暮鼓帶給我們的清凈?,F在的圣恩禪寺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大雄寶殿前有巨柏三棵,樹齡一千八百余年,最粗一棵腰圍5.2米,挺拔勁秀活化石。有康熙帝所題《松風水月》碑,乾隆賦并書寫的一塊詩碑《再鄧尉香雪海歌舊韻》,還有著名的“真假山”,多是值得細心品味的地方。
下了玄墓山,在我們面前的山峰就是小七尖的第三尖米堆山,初次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,一度在想這個山是不是大米堆就的,后來才知米堆山是因為形似米堆而得名。米堆山總體呈西南北走向,長約1500米,主峰海拔191米,由石英砂巖構成,西南角有花崗斑巖。東側山有天然洞穴,相傳曾有老虎藏在洞穴內,所以有個俗名叫“老虎洞”。在爬山的過程中雖然有些累,但是我們一路歡聲笑語,有說有笑,盡不知不覺就來到了山頂,在這里我們可以俯瞰太湖的蔚藍。
下山前往第四尖長山,一路香梨相伴,很快來到了美爆了的“太湖藍”環太湖公路。在嬌艷欲滴的山桃草映襯下, 太湖 一片寧靜、詳和,找了個公交站臺補充給養后, 上到第四尖長山。下了長山,路邊楊梅,讓人垂涎欲滴,很快來到第五尖潭山。潭山主峰,為光福第一高峰。登頂可以一覽光福眾山,太湖風光也盡收眼底,是登高攬勝的絕佳處。譚山上有一礦洞,長約300米。曾經是用來走礦車的,現在已經廢棄,洞口涼風徐徐,比空調還涼快,但是洞內比較黑,伸手不見五指,路面凹凸不平,我們需要借助手電筒才能完成穿越。
出了礦洞,沿著崎嶇的山路一路向上,我們會經過石嶁庵,庵前蒼松翠竹,碎石古道依谷蜿蜒,自古被譽為“山中看花最勝處”。石嶁庵又稱石嶁精舍,明代文徵明、趙宦光、李流芳,清代陸潤庠、張大緒等名人曾為石嶁庵題寫過匾額。這里依山構筑,深藏于竹海之中。僻靜幽深,是歷代僧人靜修之處,平時少有人至。
過了石嶁庵繼續走上山頂,就可以看到萬峰臺遺跡,黃巖崖石堆砌,上有摩崖石刻。石刻上字跡的墨漆經過風吹雨淋,已顯淡舊。
譚山往下的路比較陡,有些地方泥土松軟且有小石頭,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哦,下山后,我們從上海鐵路局蘇州療養院太湖院區旁邊經過,前往絕望坡,目標第六尖西磧山,絕望坡坡度較大,而且一路到山頂,幾乎沒有緩沖,對我們的體能是一個不小的考驗。
從西磧山下來,沿消防通道前往第七尖銅井山,銅井山位于光福馬駕山西,山巔有銅井一口,故名銅井山。銅井山是光福鄧尉山支脈中景致最美的山峰之一,以奇著稱。一奇巨石,二奇銅井。山巔巨石橫偃,大有數十間屋,高達數丈,其勢凌空險峻。山巔銅井,井直垂而寬敞。只是,銅井并非真正的銅鑄成的井,而是一口頗深的天然泉潭。井口上方,懸著巨巖,清澈的泉水正從這巨巖壁縫中潺潺滴入井中,周而復始,終年不息,大旱不涸,卻又不滿溢。據傳這銅井泉潭與浙江杭州的西湖水相連。
銅井山下來后回到徒步開始的地方香雪海,也代表著我們今天的征程順利結束,一路上有苦有甜,有說有笑,我們在譚山之巔眺望美麗的太湖,我們穿過黝黑的礦洞,我們手拉手一起征服絕望坡。太多太多的場景都將成為我們難忘的經歷。讀萬卷書,不如行萬里路,暫時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,叫上三五好友,來一次這樣的徒步探險,一個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一絲不一樣的風景和樂趣,用心走過的路,風光自不凡,在山間,我們呼吸新鮮的空氣,在山巔,我們感受行走的快樂。
蘇公網安備 32050602010717號
版權所有:蘇州行知拓展運動服務有限公司